top of page
作家相片Talent Roots

給氣餒鼓勵和勇氣

已更新:2023年1月25日

文 洪旖姍諮商心理師


一個人如果持續氣餒,就像一顆皮球消了氣,如果沒有再打氣,這顆皮球就會成了洩了氣的皮球,日子久了,就會缺乏活力和彈性,再也彈不起來。一時的氣餒不打緊,適時的鼓勵,給予勇氣,那麼氣餒帶來的勇氣會幫我們面對問題,並尋找解決方法,問題解決又會帶來成功或例外經驗,讓我們有信心,並持續在堆疊的信心中成長。

 

情境1

女兒:放學回家開心的走到廚房門前對媽說:「媽,我這次期末考數學98分耶!」

媽:低沈不耐的嗓音回「怎麼差2分啊!」

女兒:愣住,收起笑容。

媽:「還站在那裡幹嘛!趕快把書包拿去放好,去準備明天的考試啊!離晚餐還有一些時間ㄋ!」


情境2

兒子:放學回家和媽說:「我這次模考全班第一名喔!」

媽:「這有什麼好得意的!又不是全校第一名!」

兒子:「OX-+#/」


情境3

女兒:「我是沒辦法像我爸一樣厲害啦!我爸常說他以前怎樣厲害,唸什麼學校,以前在班上前幾名。我弟比較會讀書,啊!我從小就不喜歡讀書,我就是行為偏差。我都是明天要考試,晚上才回去翻。反正就考試嘛,也沒什麼!」

媽:「我都不知道她為什麼每天放學回家,書包放著,人就跑出去,都不能待在家裡!明明隔天要考試,也不回來讀書,還是在外面混到11、12點才回來!」「老師,妳跟她談就好,我不用談。」

 

我有時會想孩子出生天真可愛,好像一顆充飽的氣球,可是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感到氣餒?我們什麼時候才發現這顆氣球已經消了氣?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「我不夠好」?甚至開始「自卑」覺得「羞愧」?學習勇氣心理學,阿德勒和德瑞克斯強調給孩子鼓勵和勇氣的教養,也讓我反思「代間教養模式的傳遞」。如果上一代的教養模式有助孩子身心發展,那就值得延續,但若無益甚至有害孩子身心發展,那也要有選擇與決定的勇氣,終止不當的教養模式繼續代間傳遞。舉例來說,在我兒少成長的社會文化背景,父母和師長體罰子女是教育體制下理所當然的產物。俗話「不打不成器」,三字經也說「養不教,父之過,教不嚴,師之惰」,於是父母不僅在家打小孩,也拿籐條、棍子給老師說:「老師!沒關係,他/她要是上課不乖,你/妳就給他/她打!」。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、人本思維傳遞和許多社福團體對家庭暴力防治及兒少保護的倡議下,才在民國87年和92年催生了「家暴防治法」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」,至少現在有法律保護,絕多數的人知道體罰和暴力教養孩子是不被法律允許。只是社會文化又隨著科技的進步,網路社群媒體盛行帶來的產物是口語暴力、非口語訊息暴力,像是口語或文字的諷刺、肢體行為或小圈圈的排擠、酸言酸語等。當攻擊暴力從實體面對面轉移到網路社群媒體,我們看不到實體的對象,多的是對文字傳達的訊息感受和想像,難怪我們社會各年齡層的人們都有可能因此感到心理受傷。其實不是我們玻璃心,而是人們正集體創造社會不平等的對待方式,讓我們的心變得脆弱、敏感、易受傷。語言、文字表達如同刀的兩面刃,就像「玻璃心」一面是創意形容心的脆弱,但另一面卻是武器被拿來傷人。言語和非口語訊息帶來的傷,雖不易外顯被看見,卻可能帶來自我批判和錯誤的信念。想想我們的氣餒不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養成嗎?


如果,你/妳同意我說的,那我們可以一起練習怎麼給孩子鼓勵和勇氣。下次孩子放學回家開心的和爸媽說:「我這次期末考數學98分耶!」

爸媽可以帶著好奇的口吻說:「哇!你/妳怎麼辦到的?」或是感受一下孩子的心情回:「聽起來,你/妳很開心,說說你/妳現在的心情,我也想和你/妳一起開心!」


一個人如果持續氣餒,就像一顆皮球消了氣,如果沒有再打氣,這顆皮球就會成了洩了氣的皮球,日子久了,就會缺乏活力和彈性,再也彈不起來。而我們得重新打氣,而且要打很久的氣,才可能讓皮球再充氣。人不也是如此嗎?一時的氣餒不打緊,適時的鼓勵,給予勇氣,那麼氣餒帶來的勇氣會幫我們面對問題,並尋找解決方法,問題解決又會帶來成功或例外經驗,讓我們有信心,並持續在堆疊的信心中成長。時有氣餒,但也有鼓勵和勇氣做後頓,我們也有前面的成功或例外經驗,就又能再往前嘗試一點點。長期持續的氣餒會讓我們感到挫敗、沮喪,甚至缺乏勇氣嘗試和解決問題,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,害怕沒能力,也沒信心。


心理諮商為什麼花時間,因為我們很多不適的信念,不是一天二天造成,而是從小到大,10年、20年、30年,甚至更久。如果不陪當事人覺察,啟動當事人找到改變的因子,怎麼轉動那些根深蒂固不適的核心信念呢?回想我的孩子小二小三正在練習寫國字的階段,我那時工作很忙,晚上回家還要陪他寫功課,有的時候要陪到11、12點,那段日子讓我很崩潰!我一方面崩潰工作未完成,還要陪孩子寫作業到那麼晚,我感到壓力爆錶,很想大哭!另一方面,我很自責,我怎麼能讓一個小二小三的孩子10點還不上床睡覺,是學校功課太多,還是孩子能力有問題,還是我有問題!我後來和導師溝通,導師陪我找替代方案,原來我不是一個人,還有導師,親師合作幫助我慢慢的走過令人崩潰的階段。


再分享一個「代間教養模式傳遞」例子,孩子小三左右,有天我看到孩子寫國字,我覺得不好看,我就把他寫好幾行的字擦掉,要求他重寫,他那時也是作業寫到很晚。我當下有一種我媽上身的驕傲感,想當初我小時候,我媽也是把我寫的國字擦掉要我重寫。後來,有一天,當我擦掉他寫的字,看著他重寫,我心裡好不捨,我好想哭!那時我才察覺原來「我媽的影分身」上身,當下我一點也不驕傲。我擦掉孩子的字是我覺得字寫不好看,我把媽媽對我的要求,或我對自己的要求投射到孩子身上,難怪我壓力大!字的美醜是我的角度,不代表孩子的視角,我剝奪了欣賞孩子創作的眼光。那一刻,我做了個決定「我不要像我媽一樣」。我想表達的是如果我們能練習覺察,覺察那些我們經驗上一輩的教養模式,如果不能平等的對待我們的孩子、不能給孩子鼓勵和勇氣,那我們就得捨棄放下。


鼓勵孩子,給孩子勇氣是孩子成長過程很重要的心理營養品。我不完美,也在兒少成長和職場經驗很多大大小小的挫折,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開始長了一點勇氣,那些鼓勵我的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,國小高年級的導師,專二的數學老師、研究所的指導教授,職場工作給我機會的老闆、同事、教會的師母、家人等,他們的鼓勵,讓我在氣餒中願意再嘗試,並在嘗試中累積正向經驗,幫助我信心在氣餒中堆疊。身為父母的我們,如果願意學習自我覺察,當你/妳發現自己正在用上一代不適的教養模式,有意識的終止不適的代間教養模式傳遞,改變就開始了!愛孩子的我們,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!一起來練習鼓勵,給孩子勇氣,幫助自己,也幫助他們遇到挫折還有勇氣嘗試,慢慢堆疊信心。



#代間教養模式傳遞 #親師合作 #鼓勵 #勇氣 #氣餒 #我媽的影分身

 

TalentRoots聯絡人管理顧問官網 https://www.talentroots.com.tw/

LINE官方帳號募集中 @307liniz


如果你正為人際關係、人際衝突、情緒勒索、情緒困擾、職場霸凌、工作壓力、子女教養、換工作、中年危機、求職、復職、中高齡再就業等困擾,

TalentRoots聯絡人諮詢顧問傾聽陪伴你找到心理安適。


Copyright © TalentRoots 2023版權所有



219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